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何诚:研制新疫苗和创新免疫途径防控种鸭输卵管炎势在必行

发布时间:2021-09-17 17:51    作者:吴昊晖    来源:南方农村报    查看:
   “种鸭高峰期输卵管炎造成25%死淘率,是种鸭健康养殖的卡脖子技术难题。研制新型衣原体疫苗和偏肺病毒疫苗,创新种鸭免疫途径,减少种鸭免疫应激势在必行。”9月16日,在由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的“2021中国禽业大会暨第30届广东畜牧兽医科技大会”水禽专场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诚讲述了种鸭输卵管炎发病病原及新型防控措施。
    种鸭输卵管炎直接导致种鸭死淘率达到25%-35%和严重经济损失

    输卵管炎对国内禽业的危害巨大。何诚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输卵管炎波及种鸭、种鸡、肉种鸽,发病率和死淘率增加,种鸭死淘率达25%-35%,种鸡平均为15%-18%,种鸽达20%,造成经济损失达92亿人民币。”

    随着国家畜禽抗菌素减少计划的进一步实施,种鸭输卵管炎发病呈上升趋势,尤其在人工授精后,发病率和死淘率明显增加。另外,种鸭发病呈现季节性,在秋季与冬季交替期间、春季发病率较高。其中番鸭、麻鸭、樱桃谷发病较为严重。

    对于浙江种鸭产蛋率和母死亡数的追踪调查中发现,输卵管炎使种鸭产蛋性能显著下降,部分栏舍出现绝产现象。种鸭输卵管炎发病也可伴发不同症状:咳嗽,肺淤血、心肌出血、卵黄性腹膜炎、继发气囊炎,霉菌与细菌混合感染等症状。

    衣原体与偏肺病毒感染是重要病因

    何诚将种鸭输卵管炎的病因分为四类:1、病毒感染,包括AIV-H9N2、H5N1、 H7N9、黄病毒、偏肺病毒、腺病毒感染等。2、细菌性感染,包括鹦鹉热衣原体、支原体、巴氏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感染等。3、饲料因素,包括玉米赤霉烯醇、赭曲霉素A、黄曲霉毒素。4、管理不妥引发应激,包括免疫接种、换羽、运输等。

    经过动物模型验证,发现种鸭产蛋高峰期雌激素诱导鹦鹉热衣原体增殖,以及偏肺病毒感染诱导种鸭免疫低下,继发条件致病菌感染(包括短小杆菌、粪肠球菌、大肠杆菌等),导致种鸭卵泡、输卵炎发炎,产蛋性能显著下降。

    管理、疫苗及兽药选择是防治关键

    如何做好种鸭输卵管炎防控?何诚表示需从管理、疫苗与兽药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管理上需要做好三点:1、人工授精前对精液进行处理。可以在精液中添加水溶性抑菌剂,如中性恩诺沙星、四环素、强力霉素;2、注重温度交替季节保温措施。晚上注意关闭南北通风窗户,改用顶部通风模式-北欧模式。3、饲料中减少使用多种微生态制剂,防止芽孢杆菌经人工授精进入子宫腔,形成新的污染。

    其次,针对输卵炎由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免疫预防衣原体、偏肺病毒感染是阻断病原感染的第一道屏障。何诚介绍,偏肺病毒疫苗免疫在英国、法国、美国、德国使用剂型不同,研究发现,在弱毒疫苗+灭活疫苗联合应用下,产蛋性能保护效果提升较为明显,单独使用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无法保护产蛋性能。

    针对肉鸡用衣原体疫苗存在问题,研制新型衣原体疫苗、偏肺病毒疫苗,探索新型免疫途径势在必行。他介绍道,新型衣原体疫苗免疫利用壳聚糖凝胶的变性特点,在常温下为液体,可制成喷雾,在呼吸道黏膜处形成固体颗粒并长期附着,能够有效增强机体对抗原免疫应答能力。同时,VCG为疫苗佐剂成分,可以诱导机体产生良好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预防种鸭输卵管炎的发生。

    最后,如何选择兽药也是防治种鸭输卵管炎的关键。何诚介绍动物试验时提到,金霉素对种鸭输卵管模型治疗效果较好。“为应对减抗挑战,研制抗耐药的抗菌素、中药提取物为国内外兽药研发中心、兽药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何诚讲道。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